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进一步发挥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作用,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教育体系,2023年,学校继续按照《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》(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)、《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》的要求,从课程建设、师资配置、艺术教育管理、艺术教学设施设备、课外艺术活动、校园文化艺术环境的方面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工作。现将情况总结如下:
一、课程建设情况
学校现有音乐教育、美术教育、舞蹈教育、艺术教育4个艺术类专业,舞蹈教育专业为2022年新增专业。各专业根据国家对艺术教学的要求及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、课程体系建设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条件等方面不断完善,构建了一体化艺术教育专业群,共开设专业核心课程25门,艺术类必修课程65门,选修课及拓展课48门,涵盖声乐、舞蹈、钢琴、绘画、手工、创意思维与表达、艺术设计概论等课程。全校艺术类选修课40门。
二、艺术教师配备情况
学校高度重视艺术教师培养,通过实施 “润玉工程”,以老带新促教学,加强青年教师科研、教学双能力培养,重视实践实训素质能力的培养。从事艺术教育专职教师80余人,多为硕士及以上学位,目前博士在读14人,年龄、职称、学历结构相对合理,为实施艺术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三、艺术教育管理
学校注重全校学生的艺术教育,建立了完整的艺术教育教学运行机制,打破专业界限,各学院、各专业密切配合、通盘协作。学校建立了三级美育课程监督机制,构建了“三全育美”浸润式美育工作体系,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立体化、多维度参与。建立了开放的选修课机制,开设了跨专业、跨学科的艺术教育选修课40余门,尤其是民乐、民歌、红色音乐剧等,为提升全校学生的艺术素养,起到了积极的作用,展示了我校“尽善尽美”的精神及百年师范风采。
四、艺术教学设施设备
学校重视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的投入及更新,在原有琴房、舞蹈房、画室、尽美演播厅基础上,更新实训设备,增建多功能厅,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、展示的平台。加强校企合作,增加学生实训基地,提供更多实战的舞台。
五、课外活动
本年度共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30余次。举办“2022级美术写生成果汇报展”、“山水之间——2022级美术教育专业写生画展”、“艺术学院首届音乐教育创新教学成果展示之2022级演唱与歌曲伴奏展示”、“百万大学生进社区——艺术学院走进长清区马山中心小学开展文艺汇演”、“第五届青春之声歌唱比赛”、“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红色精神”红色+舞蹈展演活动”、传统文化创意儿童剧表演创新平台暨儿童戏剧课程汇报演出、“我是歌手大赛”,学校举办“百廿文脉绵延 世纪桃李芬芳”书画展,“弦歌不辍继往开来”文艺晚会等,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,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。
四、学生社团工作
充分发挥艺术社团的积极作用,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,先后开展活动二百余次,参与社团活动的人数超过5600余人。社团现有工作室、兴趣小组等28个,涉及多个门类,合唱社、颀鸿剧团、文澜书画社、夙曦动漫社、墨华书法社、鲁韵戏曲社、童话剧社、绘心手工社、剪纸社等,特色鲜明,深受学生的喜爱。“泉之声合唱团”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大学生艺术社团。
六、校园文化艺术环境
学校重视艺术环境建设及氛围营造。在争创绿色校园的同时,积极进行学院文化建设、内涵建设。建设教室文化,花园文化,道路文化,走廊文化。开展校园艺术周,展出学生书画作品,组织学生进行音乐,舞蹈,讲演,唱歌的比赛;利用学校广播站播送优秀歌曲;在学校部分走廊,悬挂名人书法、字画,提升校园文化层次。通过多渠道,挖掘、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。
七、自评公示制度
以专业教育为核心,以社团活动及艺术选修课程为特色,扎实推进艺术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。学校建立了艺术教育自评及公示制度,定期召开会议,督导进行总结、评价,并就优秀案例进行分享。
八、工作成绩
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教”,积极参加各类大赛。山东省第六届高校美术与设计专业基本功大赛,获奖17项,其中学生全能组团体一等奖,学生组单项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1项;2022年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艺术专业技能(声乐表演),获一等奖1项;“建行杯”第八届山东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三等奖;十三届“挑战杯”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山东省铜奖;第六届山东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