济南市莱芜泰钢小学体育课安全管理制度
一、总则
1. 为加强小学体育课的安全管理,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,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,特制定本制度。
2. 体育教学应遵循“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”的原则,体育教师是体育课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。
二、课前安全管理
1. 体育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备课,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,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,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预案。
2. 上课前,教师应提前到达教学场地,对体育场地、器材设施进行全面检查。检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:场地是否平整、有无障碍物;篮球架、足球门、单双杠等器材是否牢固、有无损坏;跳绳、哑铃等小型器材是否完好、数量是否准确。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处理或上报学校相关部门,确保教学环境安全。
三、课堂安全管理
(一)教学内容与组织
1. 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、身体状况、运动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。对于难度较大或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教学内容(如体操、投掷等),应先进行充分的讲解、示范,并安排足够的练习时间,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后再进行分组练习。
2. 在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严格组织课堂纪律,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范围,使学生始终在教师的视线范围内。避免学生因无序活动而发生碰撞、摔倒等事故。
3.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人数合理分组,每组应指定一名组长,协助教师管理小组活动。在进行集体活动(如接力赛跑、拔河等)时,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,强调活动规则和注意事项,防止因竞争过度而引发安全问题。
(二)学生健康与安全保护
1. 体育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,对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、哮喘、癫痫等特殊疾病或身体有残疾的学生,要建立专门的档案,并在课前与家长沟通,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宜的体育活动或安排其见习。
2. 在体育课上,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,如发现学生面色苍白、呼吸急促、头晕等异常情况,应立即停止其运动,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。对于轻微不适的学生,可让其在阴凉处休息、补充水分;对于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生,要及时通知校医或送往附近医院救治,并同时通知家长。
3. 在进行体育活动时,教师要督促学生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装和运动鞋,不得穿皮鞋、拖鞋或带有尖锐物品的衣物参加体育课。女生应将头发扎起,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因头发遮挡视线而发生危险。
(三)体育器材使用安全
1. 教师在向学生发放体育器材时,要讲解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。对于一些易伤人的器材(如标枪、铅球等),要加强管理,确保学生在安全的区域内使用,并在使用过程中给予充分的保护。
2. 在使用体育器材过程中,教师要巡视指导,及时纠正学生的不当操作。如发现器材出现损坏或故障,应立即停止使用,并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四、课后安全管理
1. 下课前,教师要组织学生收拾、整理体育器材,确保器材摆放整齐、有序。对于损坏或丢失的器材,要及时查明原因,并上报学校相关部门。
2. 课后,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安全情况进行总结,如发现安全问题,要及时向学校汇报,并提出改进措施。
五、应急处理与责任追究
1. 学校应制定体育课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,明确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、应急处理流程等。体育教师要熟悉应急处理预案,并定期参加应急演练。
2. 一旦发生体育课安全事故,教师要保持冷静,立即按照应急处理预案采取相应措施,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。同时,要及时向学校领导报告事故情况,并配合学校做好事故调查、处理等工作。
3. 对于因教师违反本制度或工作疏忽导致的体育课安全事故,将依据学校相关规定追究教师的责任;对于因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或不听从指挥而造成的安全事故,学校也要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,并根据情况追究其监护人的责任。
济南市莱芜泰钢小学
2024年3月10日